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产品中心 >

拍场上的“一号先生”

原标题:拍场上的“一号先生”

  1994年嘉德首拍,张宗宪举起1号牌竞拍第1号拍品。

  李昶伟

  张宗宪是香港成功的古董商,游走于海内外各大拍场,是最早一批出现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的来自香港的中国人之一。他凭借独到的眼力和丰富的经验赢得了世界收藏界的信赖和尊重。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,张宗宪开始孜孜不倦地为中国文物拍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而努力。如今,国内数家拍卖公司仍为他保留拍卖的“1号牌”,以此作为对他早年专业启蒙、市场引领和行业提携的感念。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先生认为,没有张宗宪先生的专业引领和商业推动,就没有中国文物拍卖市场的今天。本文选摘自《张宗宪的收藏江湖》。

  嘉德首拍的1号牌

  梳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历史,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(简称“嘉德”)的第一场拍卖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在2009年播出的纪录片《辉煌六十年》中,当讲解中国文化拍卖事业的发展时,画面上出现了1994年3月27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拍卖时的两张照片:一张是徐邦达敲响第一槌的瞬间;另一张就是张宗宪举1号牌买下第1号拍品的瞬间。

  创立嘉德的想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,嘉德创始人陈东升曾在《一槌定音——我与嘉德二十年》一书中,回忆那时他在电视里看到的新闻:一条不足一分钟的简讯出现在《新闻联播》最后五分钟,说的是伦敦克里斯蒂(即佳士得)拍卖行拍卖的印象派大师梵·高的《向日葵》创了天价,被一个神秘的买家在电话里买走,据说这个买家来自日本。陈东升在新闻中看到的这幅梵·高作品,当时被著名的安田火灾和海事保险公司以39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。之后,在纽约的克里斯蒂拍卖行,梵·高的《加歇医生肖像》被同样来自日本的第二大造纸商齐藤了英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,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格。

  当时还在国家部级单位上班的陈东升在这一幕中看到的“拍卖”,感叹道,“电视画面里的情境与我们的现实境遇反差太大,相差甚远,似乎跟我们可能永生都没有关系”。 而这时,张宗宪作为古董界响当当的“1号先生罗伯特·张”,已经跻身于亚洲数一数二的大古董商之列,频繁地周旋于全世界最重要的拍卖行,主战苏富比和佳士得,是清官窑市场最重要的买家和卖家之一。他不仅将全球范围内流通的重要中国古董带给他身后的大藏家,也为自己积累了日益丰厚的收藏。

  张宗宪和嘉德,两条线索的相遇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。

  正式创办嘉德之前,陈东升带着从没接触过拍卖业务的嘉德一行人去香港,观摩佳士得、苏富比两大拍卖行。他调侃道,那时候刚从国家单位下海,头次到香港见到这花花世界,感觉都是有钱人,无法区别他们的身份,更不知道谁是行家。而接触到张宗宪的时候,感觉这位大拍卖行的座上宾对自己很客气,也很好奇:“哦,大陆也开始搞拍卖行了。”张宗宪特别支持内地发展更多拍卖行,他经常举一个例子:“拍卖行就像以前卖酱油用的漏斗,全世界找到的好东西,都可以通过这个漏斗流进藏家那里。”而且内地艺术市场物美价廉,是一个稳定的艺术品来源。

  1993年5月18日,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长城饭店成立。按市场经济办事儿的嘉德,一开始遇到的阻力比朵云轩大。朵云轩有文物商店的货源垫底,而嘉德是新的企业体制,拍品完全要靠征集,客户在哪,买家在哪,一无所知。文物商店还不支持拍卖,担心拍卖来抢自己的饭碗。张宗宪对草创期的嘉德极为重要。而且他还义务给嘉德做顾问,给从业者做培训,指导他们到香港去学习苏富比、佳士得的拍卖,给他们打气,给他们信心。

  1994年3月27日,嘉德的第一场拍卖终于在长城饭店开槌了。罗伯特·张照例拿的1号牌,买了第1号拍品,“所以在嘉德我是绝对的No.1!”说起这段经历他也当仁不让。

  中国嘉德的首场拍卖会推出了书画和油画拍卖品245件,拍卖师是半路入行、自学成才的高德明先生,当年他正好60岁,后来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公认的“首席拍卖师”。午后1时开拍,除了100多名中外收藏家前来竞标外,还有应邀嘉宾、观众及新闻记者,场内挤进了上千号人。1号拍品是吴镜汀的《渔乐图》,这不是一件特别有名头的作品,之所以作为第一件是因为寓意收获,算讨个口彩。